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
新闻详情

编钟出租公司讲解编钟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27


   编钟出租公司介绍到在我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编钟的地位
    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于排鼓、大锣、大镲、钵等民族打击乐器,也不逊色于定音鼓、马林巴、铝板琴、军鼓等西洋打击乐器,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击乐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编钟出租公司介绍到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编钟出租公司介绍到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Top
©筑巢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