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联系:项绍清
- 电话:13774116060
- 手机:13986442790
- 传真:0722-3227161
- 邮箱:3142446212@qq.com
- 网址:www.szzhybz.com
- 地址:湖北省随州市舜井大道305号
全国服务电话:
13774116060
【寻觅】曾侯乙编钟随州的骄傲,一生只做一件事——项绍清
来源:http://www.szzhybz.com/news/108.html发布时间:2017-10-31
随州网原创深度栏目《寻觅》
第58期:初心不改的匠人—项绍清
文:小土豆
在随州,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它
1978年随州因为它而闻名世界
它埋在地下2400余年
刷新了大家对音乐的认知
在央视《魅力中国城》上凭借它绝地反击
歌唱家龚琳娜、超级女声刘力扬也为之自豪
它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鲜为人知
他们终日与编钟为伴,编钟铸造车间就是他们的家
编钟发出的美妙乐音被誉为
【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这其中不乏他们的努力,而项绍清就是其中的一个
33年里,他从不懂音乐的年轻人变成了
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首席制定专家
但是,这么多年没变的还是刻在骨子里的那股
“匠人精神”
项绍清
项绍清,男,汉族,湖北随州人,于1984年进入随州市博物馆,擂鼓墩文物管理处。从事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编钟及青铜礼乐器的研究和复仿制工作,历时30多年,编钟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粗略算了一下,他平均每天要和编钟待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30多年下来大多数情况就是如此,而这一切不过从一个符号开始。
1984年,项绍清进入市博物馆,擂鼓墩文物管理处工作,他和编钟的缘分就此开始。
2010年,他培养了36名这方面的人才,将复仿制编钟做成一个产业。
2013年,项绍清被湖北省委组织部评选为“省级民间工艺技能大师”。
2015年,项绍清“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申报为《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申报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项目。
从业30余年,影响了太多太多的人。其实,做这件事情之前谁想过这么多呢,较开始只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而已。
可能注定要吃这碗饭,一次见到编钟的心情,项老师永远不会忘记。
“太震撼了,因为同样是乐器。我们老祖宗制作的编钟先进西方钢琴1800多年。是公元前5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的极限与很好。”
项老师在做这个之前,就在随州市博物馆和随州市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从此就开始自己复仿制编钟的道路。
但是掌握这门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铜编钟一钟双音校音技艺自战国以后就已经失传,其制作方法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吃在工作室住在工作室,不是翻阅厚厚的书籍,就是自己去研究已经出土的青铜编钟原物,或者就去请教考古、音乐专家。
百度上解释“匠人精神”就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而这一切,不就是项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吗?30多年过去了,随州的发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项老师在人生中共经历过4次身份的变化。
“每一次转变都是自我提升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的文物工作者,到创立文物复仿制企业,到评选为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现在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专家。我的愿望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
30多年了,皱纹渐渐出来了,头发也没有那么乌黑了,但一个不变的,还是那颗热忱的匠人之心。
现在的项老师被称为编钟复制的行家,不仅能复制出与曾侯乙完全相同的编钟,更能为青铜编钟准确校音,再现编钟的声音。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初入行的他是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为此他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有太多的人说不懂音乐的人怎么能做出有声音的编钟呢?也是这些质疑让我更加坚定了钻研和研究的决心。”
对于有热情的人来说,困难无法打倒他们,反而是激励他们突破的关键。
在大家的质疑声中,他默默的开始自学、查看历史书籍和曾侯乙墓的发掘报告,项老师制作出了“一钟双音”,能够“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乐曲的青铜编钟,并且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证书。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那些看笑话的人重重一击,多年来获得的荣誉堆满了整间屋子,这些也引来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较忙的时候,他需要同时接受好几家媒体的采访。
30多年来获得的荣誉并没有让他停止脚步,他开始让自己复仿制的编钟走出随州,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我是一个文物工作者,也是一个创业者,复仿制编钟发展一定要形成一定的产业,作为走出去与其他城市和国家交流的纽带,身份的转变变得刻不容缓。”
占地60余亩,硬件和软件设施发展至今,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仅科研办公大楼就有1500多平方米,生产车间加起来也有5000多平方米。36名科研技术人员,他们夜以继日,生产各类文物复仿制工艺品1万余件套,将整个企业做成青铜编钟复仿制行业的龙头示范企业。
现在欧美、日韩、东南亚都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随州元素。
但是,如此规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曾经经历过一段过渡时期。1988年,在随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处的支持下,项老师主导开展曾侯乙青铜编钟、编磬的研究与复制产品的开发。
△古法翻制编钟陶模
△雕刻编钟模型
160多项制作工艺才能完成一个复仿制编钟,工序繁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将青铜编钟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钟型设计制模、修模、定型、翻型、结壳、硬化、脱蜡、焙烧,青铜编钟熔炼、浇铸、打磨、校音、作旧等。
“说实在的,编钟的校音是较耗费精力的,因为工序只要错一步,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编钟是一种乐器,确保每件编钟能发出“绕梁三日而不绝的乐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项老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精美的编钟钲部纹饰
△制作完成的编钟蜡型
△编钟壳型焙烧
说到平日的装扮,项老师还是较爱一身蓝色的工作服,虽然它不是较贵的,也不是较好看的,却是陪伴他较久的。穿上它才是较真实的。
身边的人都评价他“老实”,对于平时埋头苦干的工匠来说好像也是如此,可是单纯的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但凡是谈到了与编钟,青铜器有关的,项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根本停不下来。
“我只是在做好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但是并不妨碍我成为自己想活成的样子。我离不开它,它也成就了我。”
△传统铸造技艺
△铜液浇铸过程
△浇铸青铜编钟
随州一直被称为“编钟之乡”,起初,编钟复仿制市场都被外地企业垄断,但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自己无法生产呢?现在,他是“编钟”乐器行业标准制定专家。实现了“国家标准,随州制定”的创新,打破了外地企业垄断全国编钟复仿制市场的局面,让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的随州,实至名归。
他是一个匠人也是一个创业者,两者的身份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也丝毫没有违和感。
“匠人的职责就是‘如琢如磨,久久为功’把产品做好;创业者的职责就是‘做大产业,惠及民生’让每个人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美好的生活。”
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在创业、创造、创新中,项老师一直很感激领导、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这么多年来,项老师先后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南京夫子庙、湖北省博物馆复仿制数套曾侯乙编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他还有更宏大的想法。
“希望下一步吸引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做大、做强编钟复仿制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随州的支柱行业。成为继随州工业代表‘专汽行业’、农业代表‘香菇行业’之后的文化代表‘青铜器复仿制行业’,享誉全世界。”
编钟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制作技艺正在面临失传,“青铜编钟”2016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老师对于编钟的情感经过多年的相伴,早已经沉淀在心里,不管怎样,他都对编钟的发展一直信心满满。
“坚决不能让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编钟制作手艺,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失传,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哪怕力量很微薄。因为不做,就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技艺,对不起日夜陪伴的编钟,更加对不起自己的初心。”
有了这个念头就行动起来了,他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编钟制作流程、校音技术工艺等进行全方位拍摄记录,建立了全国一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数据库》。并与武汉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科研教学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绍清联合省、市人社部门,开办三批“青铜编钟制作工艺培训班”,已培养后备传承人68名。不仅如此,他还向5所中小学捐赠仿制青铜编钟一套,并开设编钟音乐教学课程,利用每年世界文化遗产日,定期在武汉大学等高校举办“青铜编钟——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普及中国古代编钟礼乐文化知识。
“我是一名匠人,匠人没有别的,就是一手精湛的技术和热忱的匠心,我热爱我的工作和每一件从我手上成型的产品,但是我喜欢还不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年轻人和小朋友,必须要知道这些,知道随州的历史,知道随州的荣耀。也希望年轻的制钟人,秉承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代代传承’的发展理念来做好编钟事业,真正担当起‘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编钟技艺,弘扬中国国粹文脉’的历史责任。用编钟历史文化,讲出传颂经典的中国好故事;用编钟神韵之声,奏出响彻寰宇的中国好声音!”
- 编钟租赁公司解说曾侯乙编钟,音色优美意识超前2024-09-04
-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给大家讲解两周的编钟文化2024-09-04
- 编钟租赁公司分享曾侯乙编钟凭一己之力改写世界音乐史2024-09-02
- 演奏型编钟生产企业讲解曾侯乙编钟先秦较高成就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