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联系:项绍清
- 电话:13774116060
- 手机:13986442790
- 传真:0722-3227161
- 邮箱:3142446212@qq.com
- 网址:www.szzhybz.com
- 地址:湖北省随州市舜井大道305号
全国服务电话:
13774116060
湖北古编钟我国古代青铜器-战国曾侯乙编钟
来源:http://www.szzhybz.com/news/591.html发布时间:2024-06-18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许多朝代为了传播礼乐制度还会制作出许多有关的器物,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战国曾侯乙编钟,这个青铜器不仅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十分具有纪念意义,下面就请感兴趣的朋友跟随我们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一起看看吧:
编钟是我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介绍到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青铜编钟包括钟65件、挂钟构件65副、敲钟的木槌6件、撞钟的长木棒2件。编钟根据样式分为钮钟、甬种和镈三类,在曾侯乙编钟中,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镈1件。钮钟是钟顶部有个鼻子挂环悬在架子上的;甬钟是钟顶部有个青铜立柱,柱子上伸出一个挂环拴吊在架子上的。两种编钟底部都是曲口的,而镈是平口的。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 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介绍到在随后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确认,曾侯乙墓是一座战国早期大墓,墓主人是一位名叫“乙”的曾国国君,爵位为侯爵,下葬年代不早于公元前433年。因为墓中文物共出现了208处刻有“曾侯乙”字样的铭文,因此习惯上称墓主人为曾侯乙。
这座深埋地下2400多年的宝库分为西、北、中东4个椁室,呈不规则多边型,总面积达220平方米,共出土了15404件文物,其中,由世界上大重的青铜编钟、编磬、琴、瑟、排箫、篪等组成的交响乐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博物馆和音乐厅。由于墓室存留了积水,所以这套著名的编钟其实是“出水”的。
还有许多未必声名显赫的玉器、漆器,也以精湛的工艺和奇特的外形令人叹为观止。作为20世纪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为我们完整再现了古代贵族礼乐制度中的钟鸣鼎食以及先秦时期的生活场景,也改变了人们对先秦时期我国南方文化的认识,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曾侯乙墓的惊世发现,不但吸引了考古学家,同样也吸引了音乐史学家。两个学科联手作战,对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其他乐器,做了详细的研究。有道是“礼乐文化”,破解了我国古代音乐的密码,就能够想象到当年的礼制和科技发达程度。
每件钟的表面都布满了花纹,还铸有标识音律的铭文。音乐史学家对每一件钟都进行了音响检测,发现都能敲出两个乐音,一个在底部的正面,学名叫“鼓”,敲出的是正鼓音;一个在鼓的两侧,敲出的是侧鼓音,整套编钟十二半音齐全,敲出古今中外各种乐曲都不在话下。一钟双音,这需要很精品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丰富的乐理经验,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准确的乐器。
而且,在曾侯乙墓发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声音阶是汉代以后随着佛教音乐传入的,我国在汉代之前使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曾侯乙编钟的出现,以及其身上的铭文“变徵”“变宫”可以证明,至少不晚于春秋年间,我国就已经有七声音阶了。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介绍到曾侯乙墓不仅仅出土了编钟,连含铜木结构的钟架也都完好如初,考古学家发现编钟的时候,钟还悬于架上,演奏工具置于旁边,宛若演奏现场的布置一般。由6个青铜铸造的人型底座支撑6个铜套木圆柱,顶托起7根木横梁构成。横梁两端都有青铜套,套上有透雕或浮雕的龙、凤和花瓣纹。木横梁上都有髹漆彩绘,十分华丽。除了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之外,曾侯乙墓出土的其他文物,也都工艺精美、含义丰富。
相关新闻RELATED NEWS
-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给大家讲解两周的编钟文化2024-09-04
-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讲解节奏乐器到旋律乐器的演变2024-08-22
-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浅谈编钟的代表2024-08-20
- 湖北古编钟生产企业讲解编钟的作用2024-08-13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